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2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40》

你稱自己為「我」,那個「我」是神的最早的名字;所有其他的字眼隨後才產生。吠陀經說的Aham Brahmasmi(我是梵),「我」字就代表梵。所以,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「我」,第二個名字是阿特瑪(Atma)。第三個名字是自性,梵天(Brahma)則是第四個名字,神是第五個名字。這五個名字都屬於同一的神,你應該明白這些字眼的真實內涵。這「我」從何而來呢?它就是自性和神的形相。但人卻認「我」為這具臭皮囊而誤用之。我們應該善加利用「我」而用在聖潔的途徑上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2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9》

要以高尚而具有道德的行為來聖化你的時間。好的行為僅產生好的感覺,所以,要培養純淨與神聖的感覺。雲層因太陽而生,但卻把太陽給遮蔽。同理,發自內心的念卻把心給遮蔽了。所以,我們可以這麼說,源頭是被源頭所散發出來的元素所遮蔽的。凡出自梵者無非梵而已。什麼是宇宙萬物的源頭?它是神的光輝,是神的意願。由於人的存在是神的意願,他就只應該持有神聖的感覺而已。由神的意願創造出來的天地萬物,我們稱之為自然。所以,人既是自然的產品,他就應該顯彰他自然的品質,而不應該擁有非自然的品質。慾望、嗔怒、貪婪、執著、驕慢與妒忌是你吃下的食物所引起的,也是許許多多前世的行為所帶來的果報,它們不是你天生的品質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8》

大自然是道(Paramatma)的肢體,它十分神聖,你是大自然的一部份。所以,你應該致力於與道合一,去培養這種高潔的情操,那你便得道了。神的創造並沒有瑕疵,改變你的心態,你便能「觸目皆菩提」了。即使你身處困境,也要提醒自己:「這是為了我的好處」。以平等心看待毀和譽。當你養成了這種積極的態度後,你便會明白:沒有比你更偉大的瑜伽師,沒有比你更高明的捨離者,也沒有任何人比你來得偉大。當你去探究五大元素的真實情況,你便會發現,它們全在你之內。你應該好好地去利用這些元素以淨化你的生命。時時憶念神,去頌揚祂的榮耀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7》

你應該盡力去追隨《吠陀》所闡揚的道理,這部由我們的祖先世代相傳下來的《吠陀》經典,保證了全世界的福祉。它賦予全人類快樂和寧靜。《吠陀》教導我們,聖靈存在於世界,猶如白糖存在於糖漿之中。你看不到糖漿中的白糖,但糖漿的甜味說明了它的存在。神也一樣顯露祂自己在世界之中。神就是甜美的化身,一旦你把神供奉在你的心中,則你的感官所帶來的一切感受將是甜美的。沒有人把糖加入母奶之中,以增加它的甜度。甜美就是母奶的本然性質,人應該吸收存在於全體人類中的愛的甘露,就像嬰兒吮吸母奶、蜜蜂採取花的蜜液那般。花朵並沒有邀請蜜蜂前來採花蜜,而是蜜蜂主動去做。你也必須前往善知識那兒,以吸取他們的善良氣質。牢牢地記住:與善者交遊導致捨離,捨離掃除迷惑;拭淨迷惑便能培養起平等心;平等心賦子人永生。古人說:遠離損友,與善者遊,日夜行善,以淨化你的生命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6》

愛的修習。你戴上有色眼鏡,通過鏡片看宇宙萬物。糾正你的看法,世界就會被糾正;改造你自己,世界就會被改造。你依據自己的選擇來創建世界,你看到眾多,因為你追求那眾多而不是那唯一。要嘗試歸化那眾多於那唯一:你自己及其他人,家庭,村莊,社區,國家,世界。這樣,就會逐漸地擴大相容性的仁義行為,並且達到意、言、行三者協調一致的境界。這就是愛的修習,因為愛是拓展、包容及互惠共享。個我必須世界化,必須拓展到渾然融入宇宙萬物為止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5》

今天,人們太過自私了。與日俱增的慾望,永無止盡,致使他們著魔了。他們不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必需品,而希望為往後的日子囤積巨大的財富;他們滿懷憂慮和永不知足,因此喪失了目前和以後的快樂。飛禽走獸尚且滿足於它們所能獲得的,只有人類才受到無窮慾望的折磨。禽獸不會囤積居奇,也不會營私舞弊,而人卻成了這些惡習的俘虜。他忘了他的本性而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情。人如能根除這些惡習,他內在固有的神性就會顯露了。要隨遇而安;要培育知足的心態,切勿增加你的需要,而招致貪婪和失望。感到熱時你會把溫暖的衣服給脫下,同樣的,當「虔誠」(Bhakthi )的熱氣增加時,你要把慾望的外套給解開。努力去贏取神恩,不要致力於贏取較小的人間福報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4》

人應該顯彰他固有的慈愛本質才是,但往往他卻變成一個鐵石心腸的人,人要成就他的願望,他就應該培育起容忍、慈愛和側隱之心,而不是採取罪惡的手段來達致。傷害他人絕不能滿足你的願望。充滿嫉妒、驕傲和虛偽絕不能取悅神。神只回應純淨的愛而不看財富和地位。很多人都談論神的顯靈或出現,這是一個很幼稚的慾望。 殊不知神是顯現於他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之內的、吠陀經聲稱雖然神顯彰於人所看到的一切之內,但人卻看不到神。吠陀經說這樣的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知者。神貫徹宇宙萬物。人人都應該探求和認識自己的神性,並且還要認識到眾生皆俱神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3》

要排除私心,人就必須從事無私的服務和誦念神的名號。人之所以能活在這世界上,完全依賴彼此互相關連的五大元素,即:以太、空氣、火、水和土。世上的每一種物質,不論是一隻鳥或一隻羊或任何其他東西,都有著它自己的價值。 只有人類喪失了自己的價值,因為他把自己捲入了世俗的追求之中。對五大元素所提供的無數免費而可貴的利益,如光、熱、空氣和水等,人類卻不抱感激之情,對微不足道的,令人感到舒適的事物,人必須付出代價,諸如電力和食水等。但對照亮世界的陽光,他付了什麼代價?這光是神所賜的,你又對清涼的風或傾盆大雨付出了多少錢?神毫不吝嗇地恩賜這樣可貴的好處給人類,人類又如何表示感激呢?對神表示感激的唯一途徑就是不停地誦念神的名號,在生活中,我們感謝為我們而做的那麼多瑣屑的服務,但對提供給我們最寶貴利益的神,我們如何感謝祂呢?若以誦念聖名表示感激之情,那你就應該打從內心深處虔誠地誦念。誦念聖名不是爲了贏取他人的讚賞,也不是為了表演,而只是為了取悅神就足夠了,在這過程中,你可以跟神融合為一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2》

心懷慈悲,口出真理,身獻他人者,神能奈他何?魔能奈他何?只有內心充滿慈悲,口裡掛著真理,身體為他人服務的人,才能過著究竟圓滿的人生。圓滿人生的標誌,就是意、言、行協調一致。身體不僅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善加利用,也應該為他人的利益而發揮作用。聖靈以一個精微的形象出現於人之內,但是由於神的不顯現形相,致使人誤以為神是不存在的。在大海中起伏的無數波濤,儘管它們的形態不一樣,它們卻含有同樣的海水。同樣地,雖然人類有著不同的名字和相貌,但每個人都像是「存有-覺知-至福」之大海的每一個波濤 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1》

與神為友。要把神看作是你的老朋友,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比神更加偉大的朋友了。神只看你那純真的虔誠,有多清淨。視天地為你的教科書;視你的心為你的老師,那麼,你便無需到其他地方去尋找神了。信徒所要做的,只是善加使用他們的肢體和感官去體驗聖靈罷了。在任何情況下,任何一位信徒絕對不能讓自己對神的信心減弱。對神具有信心,將使你在面臨所有惡劣的處境時,取得最後勝利。培起對神強烈的信心吧,除此之外,所有其他一切信條,都沒有用處的 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30》

信徒應該養成一心不亂的專注。你根本不需到處去尋找神;神是無所不在的,倘若信徒能夠養成「以愛去觀想神」他們便會在內心看到異象。正如種籽缺少雨水的滋潤便不能萌芽,而沒有種籽,則再多的雨量也不會帶來豐收。所以,信徒必須去播下「誦念主的聖號」的種籽,然後再依靠主恩的法雨,培養起虔敬之心,這便是牧牛姑娘的祈求:她們祈求基士拿以祂的笛聲,去灌溉她們那乾巴巴的心。牧牛姑娘求基士拿,把吠陀的精義,吹奏成沁人的樂章。每一個人都必需致力使自己的身體成為主的聖笛,讓主帶來美麗而沁心的樂章,要配得上那些樂章,你的身體必需是上好的器材。如此,它也就成了服務人群的工具。敬愛神的最佳途徑是:愛萬物,事萬物。你必須學習去愛,即使是你的敵人,向他說出即使只是一句好話,便可能會消除他的恨意,人應該以愛來修身養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1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9》

宇宙是大太極,人身是小太極;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切力量,也存在於人身之內。構成人體的各種元素,它們的總值是十分微小的,可是人身的價值卻何其可貴!但是,沒有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力量,人體便失去了活動的能力,這股活力來自生命氣息,這生命氣息本身的活力,又導源於更高層次的靈力的振動-它就是太陽神咒(Gayatri Mantra)中,以地(Bhur)、空(Bhuvaha)、天(Suvaha)為象徵的三界之力量。忽略了這玄奧的事實的人們,為了追求毫無意義的事物而耗費精力,虛擲了寶貴的生命。人們應該發自內心的修持,諸如:誦念主的聖名或冥想神等,與神建立起正確的關係以顯現人的潛能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8》

當我們祈禱" Asatho maa Sadgamaya"(引領我從虛幻步入真實)時,讓我們記取,依據天理,我們必須跳出名與相,而達致非名非相。藉著愛和服務世界來愛和服務上主;藉著在分殊中看到單一以及職責是神,工作即膜拜,來崇敬世界。說得更明確些,那就是在待人處世上,不論是道德層面和靈性層面,我們都要篤行真理、正義、和平、愛與非暴力五大美德,同時也要記取敬愛神、畏罪業、維護社會道德這三項處世箴言。這便是從虛幻步入真實的途徑。當我們從虛幻回到真實之後,我們就自動地從黑暗 (Thamas)步入光明(Jyothi),從死亡 (Mrithyu) 達致永生(Amritham)了。在這世界性的奧義書祈禱文裡,我們所討論的存在(Sath)、光明(Jyothi)、永生(Amritham)分別代表存有(Sath)、覺知(Chit)、至福(Ananda),這正是不可分隔的三位一體的實相。 這禱告的意義就是要我們放棄對以幻相、黑暗和死亡為特徵的分殊性的過份執著,從而去理解和體驗那包涵著存有-覺知-至福的根本一體性。SAI BABA的英文字母所代表的靈性意義,即: "See Alway Inside, Being Awareness Bliss Atman"(永遠往內看,存有、覺知、至福、真我)。 這意思是說,如果我們培育內在的省察力,我們就能時時、事事、處處看到存有-覺知-至福的真我了。 讓我們永遠記得SAI BABA這神聖的七字真言吧!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7》

對靜坐和聖訓,你必須反復修習,就像牛的反芻一樣,一遍又一遍地歡享著反芻的食物。你必須謹記和攝取你在此得享的一切,不要一離開便把一切拋諸腦後。要把你聽到的和學到的,轉變為你的實體,也就是你的血脈的一部份。吠陀把神描述Raso VaiSh(祂是芬芳的精華)攝取這芬芳吧!暢流於你身體之內的神聖的精華,我們稱之為正氣;它流通身體的四肢,並確保身體各個部份,不論在醒時、夢時或睡時,都正常運作。在醒時,你可以保護你自己,但在沉睡時或夢境中,是誰保護你呢?只有神才能保護你。你應該堅強起來,不要悲傷,不怕痛苦:悲傷和痛苦僅似過眼雲煙。只有神是不變的、永恆的。你一定要視祂為你生命的根基。憶念著神,念茲在茲,記得祂,如影隨形,並且時常冥想著祂。這是你要學習的第一課,然後,你就會達致你到這裡來的目的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6》

有一回,當阿育王騎馬進入森林時,他看見一個和尚迎面而來。阿育王立即下馬頂禮,五體投地地拜倒在和尚面前,並把頭置於和尚的腳上。看到這突如其來的動作,隨行的大臣怔住了。他認為身為一國之君的阿育王不該作這樣的頂禮,並心想以後有適當的時機才進諫國王。一天,他看到阿育王心情很好,便趁機對阿育王說,「陛下,您頭戴皇冠,是一個大智大德、威振四方的統治者,也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學者,極受百姓的愛戴和尊敬。那天進入森林時,為什麼您把頭置於那個和尚的腳上呢?」阿育王笑而不答。幾天后,阿育王吩咐大臣準備一個綿羊頭,一個山羊頭及一個人頭並命令他拿到市場去賣。兩個羊頭很快就賣掉了,唯人頭無人問津。阿育王告訴大臣把人頭免費送出去。大臣照辦但沒人要,於是回報國王。這時,阿育王對大臣說,「那一天,你問我為什麼把頭放在和尚的腳上,現在你該明白了吧,人頭是不值錢的,沒人要的。只有把頭放在高人的腳上,它才顯得高貴、聖潔」。所謂「一睹聖者,消除罪孽;一觸聖者,解脫業報;與聖者交談,痛苦全消」。聽了阿育王的智慧之言,大臣恍然大悟,他認識到一個人在世時,應該抓緊機會去得到高靈的Darshan(會面),Sparshan(觸撫)和Sambhashan(交談) 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5》

你無需到處去找神。廟宇、教堂、清真寺都不是神真正的住所;它們是人建造的。神真正的寓所是祂自己設計和創造的肉身。肉身是活的寺廟,會說話的寺廟,會移動的寺廟。這寺廟絕非一個普通的工程師所設計的。它乃創造自神的純淨的意願,是神恩賜的一件聖潔的禮物。你必須好好地照顧和保護這聖潔的禮物,並且好好地利用它來體悟至高無上的自性。身體是從事善行的第一個工具,是故,要以身修行,而不僅吃喝而已。當然,食物是維繫身體不可或缺的要素。食以充飢,衣以蔽身,都是為了身體的溫飽。然而,如果你時時刻刻都惦念著食物和傷你的腦筋,那麼神呢?好的食物就產生好的頭腦:有好的頭腦,你才能找到神。要記住:食物和頭腦都是奉獻給神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4》

佛陀的基本教導原則就是無私的愛;賽所傳達和宣揚的也是愛的福音,賽的基本教導是愛。其實,所有的神化身(Avatar)都以愛作為他們帶給世人之信息的核心。愛是人人應該培育的最根本的真理。如果你培育了愛,整個世界都會擁戴你。沒有人可以估計愛的力量,愛是無限的、非常珍貴的和充滿福樂的。愛的甜蜜更甚於甘露,愛是不能加以定義和描述的。這愛就是佛陀所享有、體驗而最終融入於其中的。佛陀誕生於愛之中,成長於愛之中,而最後融合於愛之中。愛和神是分不開的。如泡沫生於水,浮於水而最終融於水。人即泡沫,主即水。Jiva(個靈)即Deva(神),個體的「小我」即無上的「大我」。要視人人為聖靈的化身。愛是你一生的使命,你父母為你取名,方便你在世上使用它。你可以把印上名字和地址的名片給人,但對神而言,你的名片只來自愛,指向愛而已。愛是神的另一個名號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3》

僅僅閱讀經書是不夠的,或許你可以從中獲得暫時的升華,然而,最重要的就是,你一定要把聖賢的教導付諸實行。正如你研磨檀香時,香味就會釋放出來一樣。聖賢的教誨也會因為你重複地研討和實習,而在你的心念中造成持久的效應。很多聖賢已在時間之沙上留下了他們的腳印,留下了偉大的理念和寶貴的教誨。若能實踐其中幾項教導,那就很足夠了。神給了世人足夠的時間而世人卻任意糟蹋,時間是神,不要浪費時間。浪費時間無異於浪費生命。人花四分之三的時間於俗務上,其餘的時間則用在娛樂上,如看電視等。他們為什麼不從事善行和正當的活動,以聖化自己的生命呢?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2》

今天,一般人在台上演說時,表現得活像個精英(hero),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,但在下台後的實踐上,他們交了白卷,得了個零(zero)。在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導吧!這才是對佛陀最崇高的尊敬。佛陀的教導是高尚的、莊嚴的和聖潔的;主要的是非暴力乃至高無上之法。佛陀勸導世人培育正見。只有培育起正見,你才能過純淨的生活。你應該培育正見、正聞、正念、正語、正命。佛陀強調的是至善,首先,我們必須培育正見(正確的觀點、視像),有正見就有正思維。如果你把一粒石頭拋入湖裏,湖面便泛起漣漪。這漣騎會擴大到什麼地方呢?當然是湖的邊緣。同樣地,如果你把善念的石頭拋入你的心湖,那麼善思維的漣漪就會傳達到你的身體的各個部份,如:眼、耳、手、腳等並籍之表現出來。當這些善念的漣漪到達你的眼睛時,你只看善的;當它們到達你的耳朵,你只聽善的;當它們到達你的舌頭,你只說善的;當它們到達你的手,你只做善的;當它們到達你的腳,你只去善的地方。這樣,「身體」之湖便充滿了純念的漣漪,淨化身體的各個部份。因此,切記要培育正見呀!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1》

神沒有特別的名和相,祂是純淨的能量。你應該好好地利用你的能量,食物和生活方式會引起慾望、嗔怒、貪婪、驕傲、執著和妒忌,是故,你應該盡力去控制你的食物和生活方式。純質食物培育純質德性,佛陀只攝取純質食物,故其心智達到純淨、完美和圓滿的境界。 吠陀說,那寓於心念的神祗是月亮。月亮靠太陽發光,月光是清涼的、柔和的而陽光是燦爛的、眩目的。月光表示愛而陽光表示智慧。 沒有智慧,愛不開花;開花而後結果,果由生而熟;其實,花、未熟之果、成熟之果是為一體,是一樣的。同理,Karma(行動)、Bhakti(虔誠)和智慧(Jnana )也是一體,是一樣的。愛是三者的暗流,因此,你必須認識和發展愛的法則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9/0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20》

虔誠之泉應該是湧自內心的。你是至福的寓所,你的心是極樂自然湧現的源頭,而你應該奉獻這自然流露的、至高無上的愛給主。要愛人如愛己,所有身體都是神的廟宇,但只有一個神寓於所有的廟宇之內。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稱號來呼叫同一個人,例如:他的兄弟稱他為兄弟,他的妻子稱他為丈夫,他的兒子稱他為父親,他的媳婦稱他為家翁,他的孫子稱他為爺爺。稱呼雖異,人是同一個。同理,回教徒稱神為阿拉,基督徒稱神為父,祅教徒稱祂為善之神,佛教徒稱祂為佛陀,而印度教徒則稱祂為羅摩或基士拿,但所有名號指的都是相同的神。你可以繼續膜拜你選擇的神,不論你以什麼名號稱呼祂,你的禱告只傳達給同一個神。是故神只有一個,目標也只有一個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3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9》

人們在不了解「眾生皆具靈性」的情況下,執行牲祭(Yajnas)和祭禮(Yagas)。在佛陀雲遊時,有一天,他來到一個村落,這時,村民們正舉行牲祭儀式。這牲祭儀式必須屠宰動物,佛陀抗議說,無所不在的神寓於眾生之內,以動物作為犧牲的祭禮是不恰當的。主持牲祭的人說,作為犧牲的動物可以獲得超脱。佛陀認為這種說法極是可笑並說,「你想為這些不想獲得超脫的動物超脫!為什麼不把這種法則用在那些渴望超脫的人身上?我不能接受你這種論調。到底是奧義書抑或吠陀推介這種祭祀?在屠宰牲畜時,你如何能想到他人的超脫呢?這完全是瞎說!這牲畜從來就沒有表達過超脫的意願,但你的父親、母親、妻子、孩子、親友和很多其他的人都渴望超脫。為什麼你不去滿足他們的要求而犧牲他們?其實為什麼你不以身作則?以暴力加諸眾生,無人可得超脫,這是罪惡之最呀。」因此,佛陀極力宣揚「非暴力」的法則。天賦的愛,在人類之內也在鳥獸之內,那就讓鳥獸和人類分享你的愛吧!純淨的愛是真正的超脱。你無需為了超脫向外馳求,超脫不在遙遠的地方,純淨的愛帶來超脱,何不致力於達致這聖潔的愛!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3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8》

人身是短暫的而從短暫的人身取得的快樂也是短暫的,它不能提供持久的快樂。佛陀離開家庭去尋求永恆的、持久的快樂。在家門外,他看到一個死人,一個病患者及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。這淒涼的景象引起佛陀的苦思,一個人要怎麼做才得以解除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痛苦而體驗持久的福樂。死是什麼造成的呢?老是什麼造成的呢?而病又是什麼造成的呢?佛陀反復思考,認真探詢之後,他發現人身如泡沫,隨時破滅而引起身體之疾病的就是心念。你不應該太過為你的身體而擔憂,你應該儘早嘗試去體驗你那天賦的靈性,因為肉身是短暫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7》

愛是歸向神的康莊大道,非暴力乃至高無上之法。無人該受思、言、行的傷害。你或許會懷疑這是否可行。是的,絕對可行,有志者事竟成。一旦你認識到,只有一個神,是同樣的神寓於人人之內,那你就絕不會傷害任何人,也決不會有所憂懼了。 在神的所有名號中,最崇高和最尊貴的莫過於「存有-覺知-至福」(Sat-Chit-Ananda)了。 Sat即存有,意味那於過去-現在-未來三際都保持不變者。這不變的「Sat」只能在正道上體驗到。「Chit」即覺知,藉此完滿的覺知,你可以看到絕對神性的顯現。 一旦體驗到「 Sat」和「Chit」,Ananda(至福)便降臨了。至福是人人所渴望的。至福在哪?它在你之內。其實,人是誕生在至福之中的,並且生活在至福之中,而最後,他也融合在至福之中。他的整個實體就是至福的顯彰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6》

現代教育已變得虛假。真正的教育應培育學生的高尚品質,如真理、虔誠、自律、慈悲和盡責。擁有高等智力而缺少品德又有何用?才智需要有品德來配合。賽學院的教育是完全免費的,我們期望獲得什麼回報呢?我們僅期望學生成為模範市民。不論你以什麼維生,你應該盡力使自己成為他人的楷模。你在這裡接受的是免費教育,所以將來投入社會服務你就不應該販賣你的教育。因此,勿因商業利益出賣你的學識。我們強調學生全方面的發展,一個學生不能像書蟲似的每天啃書廿四小時,而應把時間分配於學習、遊戲、服務和靈性活動。現代學生往往一回到家就變得懶散,惰性好比鐵鏽亦如塵垢,明心見性則最美善又最安然。 是故,要拋棄惰性,努力追求明心見性。 勿說太多話,多話令人的記憶和智力衰退。要溫柔地說話,你不必老順人意,但你總可以和顏悅色地與人說話。要尊敬長輩,孝順父母,這樣,你才配稱為一個受教育者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5》

每當說到自己時,人人都用「我」這個字。吠檀多對「我」原則曾作出詳盡的解釋。它說,要先認識你自己。當你說,「我的手,我的腳,我的眼睛」等,那麼,你又是誰?當你說,「這是我的手帕、水杯」,手帕和水杯與你是分開的。相同的,你說,「這是我的身體」,所以,身體與你是分開的。那麼你到底是誰?沿著這條線探索下去,你將了解到你就是真我(Atma)。在這集會裡,倘若我問,誰是拉美雅,有人會回答,「我」。若我再問,誰是蘭卡雅,另有人會回答,「我」。因此,我們看到,名和相雖異,但每一個人的「我」(Atma)原則是一個也是相同的。若你了解在你之內的「我」,你就了解整個宇宙萬物了,因為相同的「我」存在於每一個人之內。這是吠檀多的教導,也就是不二論。吠檀多傳授不二論,真相只有一個,但學者以不同的方式述之。看到他人承受痛苦時,你熱切地想為他人解除痛苦,有這種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的感情,你才是一個真正的人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4》

捨棄自私的想法並培育愛。要本著犧牲的精神而生活,勿貪圖舒適與便利。一切喜愛、嫌惡、希望和失望皆源自心念。心念在哪裡?你總以為心念在你之內,其實心念無處不在,它是整個世界的根基。既然心念無所不在,它當然也存在於你之內了。在這裡,你看到很多發亮的燈泡,但同樣的電流流過所有的燈泡。相同的,同樣的「自性電流」存在於全人類體內。神存在每一個人之內,祂遍布整個寰宇。我一再地告訴你們,身體是廟宇,而寓居其內的永恆自性是神-所有身體都是廟宇,而每一個靈魂都是神本身。因此,要視整個世界為一個大家庭並且愛每一個人,勿憎恨任何人。憎恨他人等於增恨自己-永遠幫助,切莫傷害。沒有愛,靈性就不存在。神是愛,要活在愛之中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3》

教育要學以致用,回饋社會。舉個例子,看看這個銀做的水杯,它可以改製成一隻湯匙會一個盤子,但是其銀的質地維持不變。就像這些以銀製成的杯子、湯匙和盤子一樣,所有的名與相皆源日同一的基本原則。同理,心是基本知識的源頭,它也被稱為Atma Vidya(自性知識)。這種知識是智慧的力量。一個人不應該只滿足於獲得世俗知識。世俗教育下的精英何止千萬!但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利益,對社會、國家福利少有貢獻。學習各種類的知識,是為天下蒼生謀福利,成為各種德行的典範,這才是一個真正受教育者。人與社會是唇齒相依的,人的安全繫與社會的安全。是故,人應以所學去回饋社會,而非追逐商業利益。今天的教育已與商業掛勾,唯利是圖,成為最差勁的事業。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,教育乃得自社會而倘若接受教育僅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回報,那簡直是毫無人性可言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2》

心靈是自性知識(Atma Vidya)的源頭。人類應將那潛在於內心的神聖素質啟發出來,並加以實踐。你所接受的世俗教育和所從事的工作與頭腦相關,它們是變幻無常的。但是,那發自內心的人類價值如慈悲、安忍、真理等是不變的。真正的教育應以培育慈悲和愛為原則,並引人步上靈道,這種教育才是當今迫切需要的。教育是千秋大業,是人一生之計而非謀生之計。世俗教育固然重要,但若缺乏道德和靈性教育,人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,決不會獲得心境平和。因此,世俗教育和靈性教育,須相輔相承生活才會進步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1》

何謂教育?學生們應該接受何種教育?什麼是確保人類進步的理想?今天,學生已不去了解真實知識的神聖與重要性。要曉得,一個人的威望並不單單靠教育。除了教育,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教育與文化兼備,一個人才會受到大家的尊崇與敬仰。現代教育僅傳授資訊而忽視心靈改造。唯有文化才能帶來這種改造。缺少文化的教育就像是缺少水份的田地;缺少電流的電線;缺少燈光的屋子;缺少老師的學校和缺少神祗的廟宇一般。現代青年就是因為缺少文化價值才迷失了方向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10》

真正的教育帶來兩項利益:為自己帶來快樂也給他人帶來快樂。若缺少這兩項好處,教育就毫無意義了。沙迪亞賽組織的主要原則就是服務。切記:你活著的目的是為社會謀福利。勿以分別心去提供服務,要以平等心對待你的父母、手足、朋友、親人甚至乞丐。 唯有謙卑而一視同仁地為他人服務,才能獲得神無上的恩寵。服務是贏取神恩的最佳途徑。要幫助他人以獲得神的愛。愛與服務就像是一對翅膀,帶領你飛向更高的意識層次。倘若你有愛和服務精神,神的恩典會像影子般追隨著你,神力是無邊的。不論你身在何處,在森林或天空,在鄉村或城市,在河川或山崖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9》

參與社區的服務活動是人人應盡的的義務。《羅摩衍那》裡的故事情節強調的是在個人層面、家庭層面及社會層面上的服務需求。孝順和侍奉雙親是人應盡的責任,但不可止於此,應該擴大之而為社會人群服務。這才能聖化生命。倘若你服從神的旨意,為神服務,不僅你的生命,甚至你的父母和親人都能獲得救贖。你和你親人的關係是你在這世間發展起來的。在出生之前,何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?在結婚之前,哪來夫妻的關係?而一切世俗的關係亦僅過眼雲煙,唯有神與你的關係才是恆久的。若不作出貢獻,豈不虛度此生?為人服務就是為神服務。當你為人服務時,要感覺到神就在他人之內。取諸社會就該用諸社會,受了教育就該把所學的奉獻給社會,否則,教育豈不枉然!人啊!勿因受了高深教育而感到驕傲,不敬拜神明和不造福人群,教育豈不是一種浪費。除非服務社會,造福人群,否則,世俗教育決不能贏得神的恩典。教育來自社會,故回饋社會是理所當然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2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8》

人啊!想一想吧,為了三餐溫飽,你從早忙到晚而把神給忘了,你找到快樂了嗎?你是為誰而活的?了解這一點你就了解人生的目的了。 為何神要下凡?神下凡是為了要引導人類走向正途。一百年前,黃金的品質是極為純正的。當時的黃金,毫無瑕疵,璀燦亮麗。漸漸地,黃金與其他金屬如銀、銅、黃銅等混合而失去其原有的光彩。同樣的道理,剛出世的嬰兒是天真無邪的,後來,隨著年齡的增長,由於擁有過多的慾望和囹圄於世俗的關係之中,於是他就喪失了他原有的人類價值。人身是多麼難得呀,即使是神祗也要向他敬禮。可是今天,人類價值已不復存在了。人應該保持赤子之心才是。(這時,斯瓦米變現一枚純金硬幣)。這枚金幣鑄於1899年,已經過了整整一百年了。經過時間的洗禮,這金幣已喪失其亮麗的純質。人類也跟金幣一樣逐漸喪失其人類價值。人類價值的式徵歸因於人類擁有太多的慾望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7》

為何神要創造人類?大家應該深入地探討其內涵。只有了解人生的目的之後,人的生命才得以究竟、圓滿。要用此身來為神服務,而不是用它來滿足自私的需求。人身的首要任務是申張正義,天賦人以此身本應為他人提供服務,但是,人竟忘了這重要的任務。在孩提時,人僅知嬉戲;及至青年,他屈服於感官的誘惑;步入中年,他竭盡所能,累積財富;最後,到了老邁時,他就茫茫然不知所之,生活沒有目標也沒有意義,更不會觀想神。他改不了自己的惡習,更不用說步上靈道了。他在惡業的沼澤中打滾,最終自食其果。神對人的生命寄以偉大的愛和希望,人實在不應該糟塌它呀!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,人都應該竭盡所能去造福人群,哪怕是那麼一點機緣也不應該放過。人生應該充滿理想,這是人與其他眾生不同的地方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6》

人啊!神寓於你之內,為何你還要東奔西跑,到處去尋找神呢?如要獲得神的恩典,就去服務人群吧!沒有比服務人群更崇高的修行或福樂了。人的生命是神最神聖的創作,甚至神也以人身降世。人性是純淨、無瑕和無屬性的。這樣的一個神聖的生命竟被邪惡的慾念玷污了,這是人自己褻讀了這聖潔的人身。人身難得,小至芥蒂,大至須彌,神創造了宇宙萬物,然而,為何神特別重視人的生命呢?因為只有人擁有其他眾生所沒有的某些潛能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5》

你想獲得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,那只是全部知識的四份之一而已。其餘四份之三就在於你把所學的付諸實行了。只有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的知識,你才配稱為一位真正的受教育者及一個完人。實踐的知識才是你真正的能力,嘗試去達致它吧,之後,你的教育才能獲得圓滿的究竟,而你才能贏取好的聲譽。要培養聖潔的情操並把快樂帶給每一個人,不要為金錢而奮鬥;要為愛而努力。一旦培育了愛,嗔、妒等邪惡品質便無立足的餘地了。如果你的思與行是善的,你的前途必然是美好的。而後整個國家,整個世界都會昌盛繁榮起來。為整個世界的和平與昌盛而祈禱吧!只有通過人類價值的實踐,和平才會到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4》

如果人大聲說出其批評,其批評就會消失於空氣之中,如果他在內心批評,這批評就轉向他自己了,兩者都不會觸及我。我永遠充滿至福,至福是我的模式,我是超越悲和喜的。 只有那些執著於肉身者才會因得意而喜,因失意而悲,而我對身體絕對不在乎。你對物質世界太在意並與之結下不解之緣,其實,與「自性」(Atma純靈、真我)相關的才是神智或純意識,而我即絕對意識(Absolute Consciousness)。事實上,一切都是意識的化身,所以一切都是神聖的。一旦你體認這真相,你就不會誤入歧途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3》

美麗與身體無關,它源自人格與純淨。不要誹謗他人,不要妒忌他人,也不要非難和苛責他人。他人如有錯,你可以委婉地勸導或糾正他們。靈修並不是指放棄一切而歸隱山林,應該保持心境的平和,充滿悅樂和懷持善念,千萬不要扳起臉孔有如「晚娘」一般,要常帶笑容。 快樂就是與神合一,與神融為一體的人永遠是快樂和幸福的。縱使處於逆境之中,也應該保持快樂?你相信嗎?我的問題比誰的都多都大呀!當你如願以嚐,你讚美我,否則,你就責怪我。然而,讚美與責怪乃出自人的口,它影響不了我,我永遠充滿至福。賽對那些說「是」的人説「是」,對那些説「不」的人說「不」。「是」與「不」和你的口相呼應,但對賽而言,一切都是「是,是,是」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2》

現代的年青人非常自我,他們受到感官的牽制和誘惑並且孤芳自賞,對於體態之美沾沾自喜,結果,他們忘了人性,濫用其身體,並浪費大量的精力。天賜的人身難道是為了這個目的嗎?不!那是為了服務社會,造福人群。獻身於這樣的聖潔活動,你將青春永駐。很多外國人常問我,「斯瓦米,你七十五歲了,但你還是那麼年輕,精力充沛,是什麼原因呢?」我告訴他們說,我內在的三個P是主因。它們是Purity(純淨),Patience(安忍)與Perseverance(堅毅)。如果你能培養起這三大美德,你也會和我一樣青春永駐、精力充沛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1》

人身難得。你不能購得,也不能借到,人身是神的恩賜。 要善加利用此身,用之於服務人群,造福社會。切莫縱於誹謗,誹謗是罪大惡極的事。 一些人常常喜歡誹謗他人,這種惡劣的習性也是前世的惡業帶來的。慈善乃手之真正飾物,真理乃脖子之真正項鍊,聽經乃耳朵之真正飾物。天賜的雙手是用來行善的,而非跟人打架。為何神賜予你耳朵?你可以全神貫注地聆聽無聊的閒談,但卻不能聆聽神的榮耀。要確認耳朵是用來聆聽神的榮耀的這個事實。神為何賜予你眼睛?你可以不知疲憊地看了一場又一場的電影,但卻連一分鐘的時間也不能專注於神的形相上。今天,孩子們從小就帶上眼鏡,因為他們看太多電視,而不到中年眼睛就產生白內障了。你應該嘗試去看「真實」也就是聖靈 (神),而不是那「電影」或物質的「虛幻」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500》

愛的化身們!要追隨心,不要追隨頭腦,以免你陷入俗世生活的泥濘中。頭腦會陷你於種種危險之中,如果你追隨頭腦,你可能連頭都會失掉。向內探視吧!要追隨心,因為心乃真理、正義、平和、愛與非暴力等高尚品質的源頭。在這禮堂內,我們看到電燈泡發出亮光,這光是怎麼發出來的呢?當電流流經電線,進入燈泡而發出亮光。同樣的,當「真理」的電流流經「正義」的電線而進入「平和」的燈泡時,我們就得到「愛」的光了。完美結合所有五大人類價值的人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。其實,這五大人類價值乃人的生命原則,失之,人便成了行屍走肉。但不幸的,現代人都缺乏這五大人類價值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9》

貪、嗔、癡等惡劣品質是從何而來的呢?它們源自你所吃的食物。所以,要控制你的食物與習慣,只吃純質的食物,而後你才會有聖潔的心念。神賜給了你許多高尚的品質,它們都深蘊於你之內,可惜你卻忽略了它們。閱讀、寫作、做工、賺錢、建造樓房等,都是頭腦的產物,它們與Pravritti Marga(向外之道)相關,所有這一切你都可以靠努力獲得。然而,諸如慈悲、博愛、忍辱等高尚品質,你是無需靠努力來達致的,因為它們都蘊藏於你之內。頭腦是惡念的源頭,而心則是善念的源頭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1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8》

如果你行善,你的將來肯定是美好的。國家的未來有賴於你的行動和做為。神是見證者,祂不會給你特別的護佑或懲罰。實際上,懲罰和護佑完全由你自已決定。不論你口出惡言或善語,神總是祝福地說,「就這樣吧!隨緣~」神賜福每一個人。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苦樂負責。今日,世界陷入紛擾之中,人性開始式微。什麼是人類?人類並非僅指由五種感官組成的軀體而已,善用其五根而不沉溺於如慾望、嗔怒、貪婪、執著、高傲和妒忌等邪惡品質的人,才算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。切勿陷足於這些惡質的泥濘,要培育那發自「心」的高尚品質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7》

阿育王是一位堅持真理,有犧牲精神的好國王。他的名字A-Soka的意思是A(不)-Soka(悲苦),意味他是一個解除悲苦而不悲苦的人。教育與頭腦有關,醫療則與心有關,而食水是維繫生命的要素。凡提供這三種設備給大眾的人,可謂是一個至人了。 這種人與神無異,他就是神。這理想是阿育王所教導和提倡的。他的犧牲精神與善行使他名留千古。善行是非常重要的,聖潔的行為使人出類拔萃,我之所以時常勸人服務就是這個原因。 取諸社會就該用諸社會,你在社會中誕生、成長、接受教育、賺取財富、享受福樂,難道你不應該回饋社會嗎?服務社會,造福人群就是最佳的感恩與回饋。為人服務就是為神服務,因為神寓於每一個人之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6》

人的生命是最尊貴與聖潔的,因人人皆具神性。神在哪兒?你本身即是神。身體是廟宇而神是內寓者,靈修的目標就是體悟這真相。神是以真我(Atma)的形式寓於每一個肉身之內的。這真我被描述為無屬性的 、純淨的、最終歸宿的、永恆的、無瑕的、覺知的、自由自在的及聖潔的化身。既然有如此神聖的真我在你之內,為什麼你還要向外馳求呢?世界有六十億人口,也就是有六十億個神寓居的廟宇了,神識存在於每一個人體之內。《吠陀經》宣說:神是一切眾生之內寓者。但是,很不幸的,人類不能體認這個真相。你應該堅信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神的廟宇,不要憎恨或傷害任何人。體認「神寓於眾生之內」的這個真相者才是神的真正信徒。 如果你傷害他人,並且縱情的批評與詆毀他人,你如何能稱自己為信徒呢?批評他人就等於批評神,身體乃神的廟宇,聖潔無比,它必須得到敬重。以善行來善加利用這個身體吧!切勿太重視「廟宇」的外觀,應該把視線轉向寓於其內的神,並從中體驗永恆的至福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5》

作惡容易但面對作惡的後果可就難了。切記:惡有惡報,善有善報,沒有人能夠倖免。生而為人並了解自己的神性,你就應該以善行來聖化你的生命。缺乏善行無異於浪費生命。遵守真理(Sathya)、正義(Dharma)和肯作出犧牲(Thyaga)的人才是個完人。真理即道德,正義即程序而犧牲帶來聲譽。三者的結合即是人(Manava Jathi)。今日,人類背離了真理、正義和犧牲這三正道,故而導致人性的墮落。所謂要對人類作正確的研究,就宜從人本身著手。所以,一個完人就是一個身、口、意完全一致的人。高貴者,其思、言、行一致;邪惡者,其思、言、行相悖。沒有人願意被稱為邪惡者,故必須注意你的思、言、行,不可有不和諧、不一致的情況啊!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4》

行為決定你的將來。人類社會受制於人的行為,只有行為該對一切負責,即包括創造、維繫和分解。功與過、苦與樂都在行為之內。但是,人不明白這真相,為所欲為,肆無忌憚,結果,他得面對堆積如山的果報,絕對不能倖免。不論好壞大小,人都必須面對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。明乎此,人就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了。切勿倉促行事,欲速則不達,不達導致煩惱。《奧義書》教導在行事前,要先向行為致敬。人應該向行為之神頂禮,以便他能致力於善行,造福社會人群,這是印度文化的其中的一項主要原則。 例如,舞蹈家們先向踝部的飾物致敬之後才戴上飾物,然後開始表演。同樣地,在表演前,樂師們也都對他們的樂器頂禮一番。總之,人應該對他所要進行的工作致敬,然後以聖潔的態度盡力為之,從而聖化自己的生命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3》

人所欠下的第二重恩便是聖賢教化之恩。古代的聖者和先知們對人的過去、現去和未來洞若觀火。他們明白正法(Dharma)的奧秘,於是訂下了種種行為守則和修行法門,希望人們能夠在今生或來世成就聖果。人必須勇猛精進去體行古聖的教誨,以報答他們教化之恩。第三重恩便是父母恩。父母親任勞任怨,把子女養育成人。母親是人的第一位導師。《吠陀》說, 視父母親如神。為了償還所欠下的父母恩,人無論如何都必須去找出那條了脫生死,不再輪迴的道路。當你呱呱墮地之時,你的頸項既無珍珠和黃金項鍊,也沒有寶玉和翡翠項圈。但,十分肯定的是,你的頸項戴著一個很重的花環-你過去的所有作業。不論是善的或惡的,所串成的花環,這花環是神交下來的。一旦你帶著業力(Karma)的花環誕生,你便必須去過一個確保自己不再誕生的生活。人的誕生,是為了報這三重恩,而不是為了聚集財富或浪費生命於世俗的享樂中。現代的人們自稱是神的信徒,但他們的行為卻違背了自己所說的話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2》

人一誕生,便身負三重恩,那就是神恩、聖者恩和父母恩。神以「靈力」的形態存在於人體的每―個細胞之中,而祂也是生命的護佑者和維繫者。神的靈力在人的肢體內振動著,所以,人虧欠神實在太多了。唯一可以讓人回報天恩的方法,便是從事聖潔的活動,以及為人類謀求福利,而指定服務作為報答天恩的法門,其原因即在此。人不應該抱著受者將可受惠的心態去布施,反而是要認識到那是自己正在償還所虧欠的神恩。任何一項小小的服務舉動,都會減輕你所虧欠的神恩。你不應該渴求權位,你應該明白,你所獲得的人身是用來服務他人的。一個忠誠的僕人就是一位真正的領導者。你應該奉持服務法門,來償還你所虧欠的神恩,並以它來淨化你的生命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1》

真正的虔誠是愛,是湧自純淨之心的的愛,它完全不沾染一絲絲自私的動機。愛是信徒與神之間親密關係的內在橋樑。要謹記,僅僅一項為寓於他人之內的神提供的服務活動,遠比你多年渴望和思念著神要好得多。主基士拿在梵歌中說:「哪裡誦讚我的榮耀,我就在哪裡出現。」在這伽利時代,什麼地方完成了我的工作,我就在什麼地方顯現。光陰飛逝,一去不回,醒來吧!肩負服務的重任並歡享祂顯現的福樂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90》

一個真正的聖僕了解到行動瑜珈是「身」;虔誠瑜珈是「心」;而智慧瑜珈是「靈」。在修持行動瑜珈時,我們應該盡量排除自我。辨喜說:「神以盲人、痂子、愚昧者、病痛者來到你面前,這是為衪服務的大好機會呀!你認為神需要你的幫助嗎?你若有如此的想法,那你就無異於抹煞了對神的敬拜,並降低自己的層次了。」神之僕必須記住,他所服務的人,其內在的純意識與他自己的完全一致。如果你能善加利用這個機會來服務他人,並與你所服務的人認同,視為一體,這就是真正的「賽服務」(Sai Seva)。你必須感激祂賜予你服務的機會,以便你提升自己,樹立一個宏觀。你所看到的周遭的人都是同一的神的廟宇。當服務者感受到他所得到的恩賜,比他所付出的更為豐厚時,他就體驗到真正的至福與喜悅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8/0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9》

服務可歸四類:1.自利(Swartha),這種服務是自私的,它期望獲得賞識、感激。甚至希望因此而揚名四海或得到職業上的回報。2.自利利他(Swartha andParartha):這種人純粹是為了服務而服務,服務讓他充滿喜悅。自私是減少了,可惜自我卻增加了。3.利他(Parartha):這種人不對自己的服務抱有回報的心願,他為眾生的需要而布施。4.因至道 (Paramartha真諦):因獲得神的恩典,利他轉化為至道,服務者就成為聖僕(MadhavSevak)。耶蘇告訴衪的信徒:「你如果愛你的天父,就應當愛衪的子民,就如我愛他們並為他們服務一樣。」;穆罕默德問他的追隨者:「你是否愛你的創物主?如果是的話,就去愛你的同胞及眾人吧,否則你就是一個言行不一的騙子。」;佛陀說:「弘揚慈悲、愛與平和是最高的修行法門。」古今的聖賢都一直在向主祈禱「讓我為祢服務。」他們都了解神就是圓滿、常住、正覺、至福,而祂就寓於眾生之內。服務眾生就能取悅神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3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8》

擴大心懷是快樂之源,愛是源頭活水而人是萬物之親!這是永恆之道(SanathanaDharma)的教導。這親緣是服務的動力,強調親緣的關係可加強服務的活力。我們不應當分析得失而怨天尤人,應該慈悲為懷,博愛眾生。服務不是因為章程規定會員需做出奉獻,不是因為要讓人承認你的崇高的地位,也不是因為是那些較為幸運者,或能力強者的職責所在,而是因為它能治癒你心靈的創傷,讓你心境平和,同時感受親緣的力量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3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7》

為人服務是我們對社會的職責。社會提供了我們文化知識,它四週的空氣讓我們得以生存,它帶給我們渴望的溫情,也是我們的避風港。人一生下來就是無助的。並被置於社會的懷抱裡。社會給予他名字、形體、人格、個性、信仰、懷疑和娛樂的空間。人類是唯一知道自己將來會面對死亡的生物,因他渴望超脫以避開死神的魔掌。唯有人類才有一嚐永生甘露的渴望。圓滿的人生可以通過無私的服務來達至,這服務應該是不求回報及毫無私心的。服務表示了人內在黑暗中的一點靈光,它能擴大心懷,淨化心靈而達致永恆的至福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6》

以服務為修持法門能克服我執和自私的魔障。天賦我們以此身,其目的就是要我們把「自我」釘在「慈悲」的十字架上。通過愛與服務,我們可以逐步與神親近,最終與神合一。任何工作,係於職責而非愛是可悲的,既係於職責也係於愛是可欲的,僅係於愛而非職責是神聖的。有機緣參與服務是神的恩賜,應以感恩之心去服務,因為,這其實是神接受我們的服務。讓我們隨時奉獻自己來為他人服務吧!在參與醫療救護、捐血活動、音響系統處理及電路裝備等等之餘,也應該在空擋時刻裡積極委身於誦經、禪坐或持名等修習,否則,我們將逐漸變得殘暴而失去人性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5》

在賽組織裡,服務是重點活動。世尊常不厭其煩的重複:「為人服務就是為神服務。」苦行(Thapas)、朝聖或研修經書,都不能引領你橫渡輪迴苦海,唯有奉獻自己,服務他人才是步向解脫的唯一途徑。人的生命確實是聖潔的。最高貴的莫過於把此生奉獻出來,以服務他人為本了。人人都應當培養服務他人即服務神的信念。服務必須是全無心機的,也不該帶有期望獲得回報或感恩的念頭。要把所做的一切服務當作是敬拜神,沒有私念,不求回報。《梵歌》宣稱,這種放棄行動成果(Karma Phala Thyaga)的精神及態度,被讚譽為瑜珈(Yoga)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4》

不論你身在何處,你都要以身作則,過著有紀律的生活。要時時浸濡在聖靈甘露之中,而不是沉溺於可致人亂性的酒醪裡。唯有浸濡於聖靈者,我最愛惜,而我也會視之為密友。如果你要成為世尊的密友,你就得有神聖的行為。在此種情形之下,你不必到這裡來找我,我會去找你,無論你身在何處。我與你同在,在你之內,在你上下左右。我和你是不分開的,我和你是一體的。Vahe Guru的意思是導師只有一個而他就是神。神是目標。不要到處尋找導師,更換導師。神是你真正的導師,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緊握著神。你可以用任何名號呼神。Guru這字,Gu代表Gunatheetha(無屬性的)而Ru代表Ruparahita(無形相的)。 所以,只有無相、無屬性的神才是你的真正導師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3》

對個人的靈性成長來說,人格最為重要。聖哲肯瓦成立了一間道場,讓求道者來研讀經典。沙昆達拉就住在道場裡,在聖哲肯瓦的愛心照顧下長大。一天,度善達國王剛好來到道場,邂逅沙昆達拉,兩人一見鍾情,締結良緣。他們生下婆羅多。在宮廷中長大的度善達國王,享盡榮華富,並沉溺於俗世的歡樂;而他的兒子婆羅多,在肯瓦道場長大,則是個集道德、靈性與倫理的價值於一身的模範。道場的教育側重灌輸崇高的價值觀。婆羅多之所以成為一切美德的典範,是因為他自小就接受理想的教育。另一面,度善達國王擁有世俗的和物質的財富,並且是一個有權威的統治者。如果他無法培育出高尚的人格,擁有這一切又有何用呢?這很清楚的展示了城市教育與道場教育的區別。進入城市的大學就讀是無可厚非的,但你必須記得教育的目的。 你不應該作無謂的接觸,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從而影響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的進展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2》

不要浪費精力,因為精力是神?今天,學生們把大量精力用在不聖潔的視物上,用在邪惡的思想上,用在邪惡的聽覺上及用在過多的閒聊上。身體就如收音機,老開著收音機,電池就一直放電,電能很快就會耗盡。相似的,如果你沉溺於過多的閒聊,你會用掉很多精力。古聖先賢們常保持靜默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,在一星期裡,至少要有一天保持靜默以養精蓄銳。我常告訴學生們,少說話多做事。唯有如此,你的潛能才得以發展。這是聖哲先知們從事各種靈修的唯一目的。 一旦潛能得到發展,你的記憶力與注意力就會增強。有些學生考得不好,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。他們一直忙於收聽廣播,醉心於球賽評論,書本雖在手,卻無心閱讀。如此的分心,他們如何能集中精神和增強記憶力呢?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7/2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481》

聖哲缽顛闍利(Pantanjali)說,控制詭譎多變的心念就是瑜珈(Yoga)。放縱感官是疾病(Roga)。今天,人們控制不了感官,所以都成了病夫(Rogi)。要成為瑜珈師(Yogi),不要成為病夫(Rogi)。成就瑜珈,得靠犧牲(Thyaga),而不靠享樂(Bhoga)。一旦成就瑜珈你就再也不為疾病所苦了。瑜珈並非退隱山林,也有人誤以為瑜珈指的是雙腿盤坐或單腳直立。其實,真正的瑜伽是博愛瑜珈-也就是你的愛與神融為一體。神不會向你索取任何東西,神從不堅持你必須坐禪或修習哈達瑜珈(HathaYuga);神只要你培育愛的原則與犧牲的精神。如果你虔誠地服從祂的誡命,你縱使不向神祈求,神也會照顧你的所需。所以,你是不需要向神祈求任何事物的。如果你有純淨的心,祂自然會照顧你的一切,就像母親照顧子女一般。